<sub id="3bnhl"><address id="3bnhl"></address></sub>
<strike id="3bnhl"><pre id="3bnhl"></pre></strike>
    <form id="3bnhl"><legend id="3bnhl"></legend></form><wbr id="3bnhl"><pre id="3bnhl"></pre></wbr>

      <wbr id="3bnhl"><p id="3bnhl"></p></wbr>
          <wbr id="3bnhl"><pre id="3bnhl"></pre></wbr>
            聯系方式網站地圖歡迎來到山東華農蘆筍科技有限公司官網!

            華農蘆筍

            30年專注蘆筍育種技術研究與開發匠心打造 品質保證

            13964778888

            0536-4888887

            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動態 >

            蘆筍種植時莖枯病的主要癥狀、發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是什么

            來源:華農蘆筍 發布日期:2021-07-18 16:44:00
            蘆筍種植時的莖枯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世界各蘆筍產區幾乎都有發生。近年來隨著我國蘆筍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蘆筍莖枯病在遼寧、山東、山西、安徽、河南、河北、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和福建等產地都曾出現過,其危害程度也隨之加重。十幾年來,尤其是2003-2005年,全國已有3萬多公頃筍田因病損毀,給廣大筍農造成了巨大損失。
             
            (1)病癥
             
            發病部位主要是莖和枝條。發病初期是在主莖上,多于距地面70厘米范圍內的主莖上出現浸潤性褪色小斑,而后就成淡青乃至灰褐色,同時擴大成梭形,也可多數病斑相連成為條狀。病斑邊緣為紅褐色,中間稍凹呈灰褐色(灰棕色)以后仍可繼續擴大病斑,病斑邊緣紅褐色、中間灰白色的大形病斑,上面密生針尖狀黑色小點,即分生孢子器。病斑能深入髓部,待繞莖1周,上部莖稈即失水枯死。如大氣干燥則邊緣界限清晰,不再擴大,成為“慢性型病斑”,若天氣陰雨多濕則病斑迅速擴大可蔓延包圍整個莖部致使病斑上部的枝莖枯死,此即為“急性型”發病。
            在小枝和擬葉上發病則先呈現褪色小點而后邊緣變成紫紅色,中間灰白色并著生黑色小點。由于迅速擴大包圍小枝則易折斷或倒伏,莖內部灰白色且粗糙以致枯死,擬葉上發病常常來勢迅猛,田間的蘆筍幾天內便可成片枯黃。
             
            (2)病原菌
             
            為半知菌亞門球殼孢科莖點霉屬真菌,菌絲灰白色、棉絮狀,分生孢子器扁球形、黑褐色,起初埋生于寄主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半露在外。分生孢子長橢圓形,單孢,無色。
               
            (3)發病規律
             
            該菌以分生孢子或菌絲在病殘株上越冬。來年再由孢子器中飛出分生孢子初次侵害嫩莖。據測定,在山東濰坊地區病菌在田間可存活2年零4個月以上。華北地區4月下旬開始見病株,但前期病情發展緩慢,7-9月為發病盛期,10月下旬進入越冬階段。全年發病時間近6個月,在此期間浸染周期平均10-12天。在蘆筍整個生長季節,病菌可進行10多次反復侵染,侵染循環。
             
            研究表明,蘆筍種子可以帶菌。病害在一年中的發生消長可分兩個階段:一是病害擴展期,即開始發病的30-40天內。此期病株率尚低,病情發展緩慢,發病部位多在植株外圍的小枝上。二是病害嚴重期,即發病40天以后。田間病株率達40%以上,此期約從7月下旬或8月份開始,正值采筍結束之后。由于筍叢逐漸變密,加上雨季來臨,給病害發生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因而壓低前期病情,對控制后期發病有很大作用。
             
            莖枯病的流行與降雨、風向有密切關系。雨水濺沾的傳染距離較近,是初期的浸染途徑??諝鈧魅臼谴竺娣e發病的主要原因,田間的蔓延方向和發病速度常受風向的影響。
             
            新梢、嫩莖容易發病。地勢低洼、土質粘重的地區發病情況高于地勢高燥的沙質壤土地區。過量偏施氮肥也會促使發病嚴重。另外,采筍過頭也會促使發病嚴重。
             
            (4)病菌存活的條件
             
            ①溫度:病菌生長的溫度范圍是16-38℃,適溫23-26℃。山東省濰坊市4月下旬至10月中旬平均氣溫16-26℃,處在適溫范圍內。因此,氣溫的變化對發病輕重無明顯影響,但春季氣溫的高低與發病早晚卻密切相關。
            ②水分:由于分生孢子的釋放、萌發和侵入都需在有水的條件下進行,因此,每次雨后10天,田間就出現一次發病高峰。
             
            ③寄主:接種試驗證明,出土1-3天的幼筍發病達30.8%,筍齡越長發病率越低,40天以上的筍株基本不發病。蘆筍從早春到秋末的整個生育期,平均每墩每天出幼筍0.5-0.8株,并不停地生長出側枝,給病菌的侵染提供了有利條件。尤其久旱遇雨,筍苗大量出土,雨量適中時病害往往大發生。
             
            (5)防治方法
             
            對莖枯病的防治各地都有一些經驗,都認為:必須采取綜合措施,壓縮菌源基數和提前進行預防,即預防為主,綜合防治,防病不見病,增產又增收。一定要改變不發病不打藥的錯誤做法。
            ①在開園定植時注意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塊。割除的病莖應進行燒毀或深埋。
             
            ②在田間覆蓋地膜或稻草可防止濺雨傳病。
             
            ③適當控制植株長勢,不要過度繁茂,尤其“莖樁”上萌發的細枝更易感病。為防止倒伏還應向莖基培土。
             
            ④清園:徹底清除并燒毀病株殘體是壓低初侵染菌源、控制發病的重要環節。據調查,經過冬天徹底清園的病株率僅6.7%,未清園的病株率68.5%。清園一般在3月份進行,重病地塊也可在年前進行。同時,每畝施2-3千克45%的施納寧進行土壤消毒。生長季節及時清除病枝對控制病情也有極顯著效果。據臨沂農科所試驗,只清理病枝者,第2年鮮筍增產16.62%;清理病株病枝后地面蓋草者,第2年鮮筍增產51.86%。
             
            ⑤增施鉀肥:田間大區試驗證明,每畝施氯化鉀20-40千克,防病效果為19.88%-44.55%,增產21.88%-43.41%。鉀對增強蘆筍抗病性和提高產量有顯著作用。
             
            ⑥推行配方施肥,多施有機肥:根據蘆筍的需肥要求,應使氮、磷、鉀比例為10∶7︰9;每年施入有機肥5000千克,且注意中耕除草,抗旱排澇。
             
            ⑦藥劑防治:特別要強調在發病之前做好預防工作。但國內許多地方用藥偏遲(在發病后用藥)而影響效果,在大流行年就更難控制。
             
            通過在中國蘆筍種植第一村曹縣青固疾鎮朱老家村、安丘植保站及莒縣農技推廣中心幾年的使用和中國蘆筍研究中心的試驗,篩選出了幾種優質高效、低毒、無抗性,可長期使用且符合生產優質高檔蘆筍的藥劑及組合配方。
                50%雙吉勝300倍 + 70%農獵手300倍液
                50%威王500倍   + 70%農獵手300倍液
                50%雙吉勝300倍 + 72%賽露600倍液
                50%雙吉勝300倍 + 80%必得利500倍液
                50%雙吉勝300倍 + 75%進富500倍液
             
            綠蘆筍在5-9月份,白、綠蘆筍在放壟、停采后每隔3-4天噴一遍藥,連續噴藥4-5遍;而后轉為7-8天左右噴藥一次,下雨后補噴一遍。噴藥時要以地面上80厘米的主莖為主,上部枝葉為輔,要噴透噴勻,一行蘆筍實行兩邊噴藥,去時噴左邊,回來噴右邊,一行蘆筍噴一個來回。
             
            對每株蘆筍噴藥的步驟分四步:第一步首先噴霧蘆筍基部地面,殺死地面撒落的病菌;第二步將噴霧器轉向蘆筍的主莖莖桿;第三步將噴霧器噴頭從分枝底部向上噴;第四步是將噴頭轉向由枝葉上部向下噴,將藥噴透到枝葉內部,使整株蘆筍形成一個嚴密的藥物保護膜。這叫四步噴藥法。按上述方法防治,防病效果都在90%以上。如果天氣連續干旱無雨,可以10天噴藥一次。
             
            蘆筍在采筍結束后,秋季長出的莖稈,如果在8、9月份得了莖枯病,就要采取清除病株,及時打藥治病的方法處理,千萬不要輕易非常極端的將地上部所有莖稈全部割除,這樣會帶來滅頂之災。
             
            因為蘆筍采收后,絕大部分地下養分已經消耗已盡,僅剩的少量養分長出放壟后的第一批地上莖,等到第一批地上莖枝葉展開后開始制造養分,才分化出第二批新莖長出,這時的蘆筍地下部沒有貯存養分。尤其是放壟后的前兩個月,地下根和鱗莖盤儲存養分很少,如果這時將有病的地上莖全部割掉,蘆筍將無能力再長出新芽,蘆筍將會出現死亡,即使長出部分新芽,也是很細弱的弱苗,很容易繼續感染病害,第二年將會絕產。
             
            如果是在晚秋將地上莖全部割掉,那么蘆筍將會長出大量的秋莖,將蘆筍準備供應第二年春天生長的地下儲存養分消耗掉,第二年產量會大大降低,甚至絕產。
             
            所以說,蘆筍秋季生長期間千萬不要輕易把地上部嫩莖全部割掉。這樣做的種植戶都受到了巨大的損失。
             
            實踐證明:秋季蘆筍發病后,只能采用清除病株、及時打藥防病、加強肥水管理的措施,而不是輕易的將地上莖全部一刀切割除。


            咨詢熱線

            13964778888
            久久97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