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筍種植時科學采收的技術細節:
1、綠
蘆筍采收方法:一年生蘆筍采收法—先留母莖后采筍。每株留2-4支母莖以后出的筍全部采收。二年以上筍的采收法—先采筍50天,再每株留3支母莖再繼續采收至8月20號左右停采,停采后清除母莖重新發筍進行秋季營養生長。
2、白蘆筍采收方法:嫩筍出土之前壟的頂部土壤有“裂縫”或“頂瓦”現象,據此判斷應采之筍,采筍時可用手扒開土面,露出要采的嫩莖用采筍刀從基部切斷,筍的長度由采購商確定,一般20cm左右;采筍留茬一般2-3cm,留茬過高,后期腐爛易致新生嫩筍感染銹病,過短易傷鱗莖盤。采后封穴要拍實,若土松易造成嫩筍彎曲、畸形。
3、及時澆水補肥:綠筍在離筍株30cm處開10~15cm深溝,每20天畝追施50-60公斤復合肥,回填后立即澆水,高溫干旱的5月下旬以后,每半月隔行澆水一次,白筍澆水時畝沖施20公斤液體肥。
1、采筍時要小心,不要碰傷周圍其它不應采的嫩筍,采出的筍要放入采筍箱內,上蓋濕布,避免風干、風化變色,確保質量。
2、采筍提倡科學的采收方法—留母莖,由于采收期地上母莖通過光合作用制造了新的養分輸送給了根部,萌芽多,產量高,采收期延長。若單純采用傳統的“剃光頭”采收方法,采收期短,產量低,因此不宜提倡。
3、采收長度:綠蘆筍不易采收過長,進入加工廠的綠筍采收20-21厘米,國內市場銷售的25-28厘米為宜,食用率高,好保存運輸,銷售價格好。不浪費原料,采收產量高畝效益好。